close

1.曾國藩天津教案,就事論事成功處理,結硬寨,打呆仗。肅順對太后,沒有就事論事想太多而得罪太后。在處理人際關係常犯的錯誤,一想太多,二為防範別人而做過度的反應。專注當下,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就是破解糾結最好的的方法。為什麼有人做事會這麼順呢?往往就是他專注當下,沒想太多。曾國藩:「未來不迎,當時不雜,過往不戀。」當下做的事不讓他雜亂。劉春:「不問是非,埋頭業務,屁股乾淨,盡力協調。」(p.50)

2.盧梭:人生不管從事什麼職業,混的有多好,哪怕你是國王,都該有一門手藝,這是人生立定根基最重要的基礎。路易十六就想學點什麼好呢?想了好久,他學會了修鎖🔒。路易十六成為了藝技高超的鎖匠。

3.臨行喝媽一口奶:不要去想未來會怎麼樣,就利用好你們現在的資源,做一件在現在這個崗位上最漂亮的事。你的所有注意力不能是主任滿不滿意,王總高不高興,今天的kpi考核怎麼樣,這些都是組織內的關係指標,不要去想這些。也不要去想自己原來的本事在未來能不能用,因為情況變了,新媒體舊媒體時代完全不一樣了。更不要去想,是不是不要再這幹了,搞什麼專案創業去.最好的方案就是學習李鴻章——看住當下,就從這一點出發,做現在該做的事情。所有的事都是做給現在老闆用的,但同時也是做給下一個老闆看的。(p.155)

4.自由主義的人生觀:我們絕不去強制他人。我們盡可能不讓他人來強制我們。也就是我們在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尊嚴和人格空間的前提下,盡可能對他人釋出善意。理解愛這個詞,我還是最喜歡張愛玲在《沉香屑.第一爐香》你說過的那句話「我愛你,關你什麼事?」這才是自由主義的愛情觀。(p.183)

5.借鏡隋煬帝伐高句麗:國家在追逐力量的過程中,如果對力量沒有控制,那麼力量不管再怎麼大,最終還是不夠大。如果對力量有控制,雖然你的力量不夠大,但你可以尋找到一個和你力量規模相匹配的目標,避免失敗。(p.228)

6.釋迦牟尼故事: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想要更上一個層次,僅僅往外求,即透過各式各樣生活方式的改變來逼自己改變,不是根本性的方法。根本性的方法,是對外人變的更加通達,是內心的容量變的更充分放大,每一個在人生當中感受到境界提升的人,我覺得他都有類似的經歷。(p.266)

7.曾國藩內聖外王的人生境界。不讓他人難堪。他用道德君子儒家的標準要求自己,讓自己在內心成為一個聖賢。外王指的是所有一切可能的資源,曾國藩都不會拒絕,只要他內在還真是個聖賢就行了。——「泰山不辭細土,方能成其大。」(p.278)

延伸閱讀:

A.書:戰天京、中國崛起、羅馬人的故事

B.詞:大國崛起

arrow
arrow

    canonsmoo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